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2024年全年,化妆品类零售总额录得4357亿元,同比下滑1.1%,2015-2024年,化妆品零售额仅在2022年、2024年出现负增长,其它年份均保持正向增长
但从近10年的化妆品数据总额来看,2024年的化妆品零售额仍然创下最高记录。
从数据来看,2024年并未重现2022年般大幅度地下跌的情况,但仍表明大部分美妆企业在2024年业绩增长乏力。自进入下半年以来,化妆品的月零售数据就跌宕起伏,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,创下多年连跌的记录。
综合2024年1-12月数据分析来看,仅有1-2月、3月、5月、10月、12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增长,其余都出现下滑,6月、11月更是出现两位数下滑。
而这两个月的大幅度地下跌,则是与去年“618”“双11”大促时间前置有关,大部分销售额提前一个月进行“透支”,因此,5月和10月成为唯二双位数上涨的月份。
整体而言,全年波动较大,下半年增速明显放缓,化妆品零售额大促月达到顶峰,但没有了大促的加持又会大幅回落,全年化妆品销售的主旋律仍是“跌跌不休”。
国家统计局在今日发布数据后表示,总的来看,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,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。但也要看到,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,国内需求不足,部分公司制作经营困难,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。
化妆品社会零售额增长动力不足,数据起伏波动,这无一不在印证着化妆品市场正面临的“寒意”。另一组来自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,也同样在印证这一点。
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12月,全国进口化妆品总量为28508.3吨,同比增长20.3%;进口金额为92.1亿元,同比增长8.2%。这是继2024年5月份以来,化妆品月度进口数据首次呈现同比正增长。
从单月数据分析来看,有9个月进口总额都呈下滑趋势,进口总量更是连续10个月下滑,8到11月的化妆品进口总额与总量的跌幅均维持在9%以上。
将时间拉长到近五年,不难发现2024年的化妆品进口数据为近5年的最低值,且已连续3年呈现下滑趋势,2023年更是出现了两位数下滑。
数据的下滑也清晰的体现在了外资美妆品牌在华的境遇上。美妆头条近期的一条推文《》便统计过,2024年40多个,便有30个海外美妆品牌以不同方式宣布关闭线上、线下店铺或者退出中国市场。
“面临挑战”“市场逆风”“增长没有到达预期”更是成为了各大外资美妆巨头财报中的高频词,包括欧莱雅、雅诗兰黛等在内的全球美妆巨头在华的业绩都免不了碰壁。
2025年会好吗?经济大周期的滚滚迷雾,是回暖还是持续承压,没人不好奇这个问题。
“还是要审慎乐观,简单的生意已无了,余下都是难的生意,消费者不再容易找到令他们兴奋的产品了,所以国家提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针。”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接受美妆头条采访时说到。
美妆行业资深营销专家、美妆商学院主理人杜俊杰接受美妆头条采访时表示,2024年大部分销售增长都集中在珀莱雅、韩束等头部美妆品牌,大部分中小美妆品牌实际上都在下滑。“市场占有率向头部集中这个趋势从2023年就开始了,2024年变得愈发明显,我预测2025年趋势将会继续延续。”
张太军补充道:“当然这也是最好的时代,就是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需要重塑,新的业态正在孕育之中。”
此言非虚,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:“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,而是用过去的逻辑做事,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去创造未来。”
杜俊杰表示,国内化妆品市场2025年或许还会继续承压,但是出海会是新的增长曲线年出海总体还是好做的,除了少数根本不会‘游泳’的品牌,即在国内都做不好的品牌以外。”
另外,他还认为私域平台其实整体增长态势要比公域更好,“因为公域平台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平台和达人抽走了。”
整体而言,在这朦胧之中,依靠陈旧商业模式的企业在迷雾的侵蚀下举步维艰,稍有不慎便会“触礁沉没”。2025年仍旧动荡,站在新起跑线上,新一轮博弈即刻开启!